纸片人掀桌,“癫狂赛道”崛起。
当宫斗权谋、甜宠奔赴、仙侠虐恋……昔日爆款配方陆续失灵,多部S+古偶剧“扑街”,观众官宣:全面进入“审美疲劳期”。叙事失速,让传统长剧的“娓娓道来”备受诟病;时间革命,让观众对短剧的节奏“津津乐道”,留给影视剧的赛道似乎不多了……吗?
《书卷一梦》恰是对这场危机的回应。它用“纸片人觉醒”的荒诞设定,撕开了古偶剧的壁垒。女主108种死法循环、男主被迫“英雄救美”的概念神设定、弹幕式吐槽撕裂第四面墙……以“癫剧”破圈的它,到底是长剧向短剧思维的创造性投降?还是长剧颠覆性的自我救赎?这个话题值得聊聊。
当《书卷一梦》的CUT在短视频平台疯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刘宇宁和李一桐拍短剧了?!从《折腰》的冷峻霸主到《一念关山》的悲剧英雄,刘宇宁到底还是闯进了“明面可怕暗面可爱”的霸总赛道,而向来“青衣”示人的李一桐无缝衔接“花旦”宋一梦,“毒舌”与“白莲”从未如此相配!到底是长剧劈了腿,还是短剧出了轨?
先抛开“长短剧二元对立”的刻板印象,就事论事地剖析,《书卷一梦》的亮点在于:叙事加速、情绪密集、重构互动等几个方面。
传统古偶大概需要小10集的篇幅来铺垫“男女主初遇”,而《书卷一梦》单集就压缩了5次死亡循环。刚刚穿书成宋一梦的宋小鱼,就经历了花轿砸死、火盆烧死、毒酒毙命等奇葩死法,以“无限流”模式迅速推进剧情。开了加速器的叙事节奏,让观众看得比刷手机还爽快。
情绪点密度爆表!每集必现“名场面”,如主角团三人的“互捅大风车”、男主“自己射箭自己挡”的神操作、女主翻白眼怒吼“剧本杀人了”等,我们似乎看到了短剧的“钩子定律”,情绪没有留白处,刻刻都在等反转。
该剧的“弹幕内化式融入”也是在以往剧集中难得一见的。自带进度条提示、键盘打字声效、角色OS吐槽、女主自制PPT分析剧本bug、刘宇宁的“小眼梗”被一CUE再CUE……看得观众真想跟编剧隔空击个掌——你是懂我的!
快节奏、多爆点、强互动,当这些历来归属于短剧的鲜明特征,被观众在正经长剧中刷到,无论是新鲜感还是观赏度都不用让人一亮又一亮!那么,将“短剧癫狂血液”输入“长剧血管”就是破圈法宝吗?No,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啊!
我们之所以认为《书卷一梦》具备“短剧气质”,是因为它具备了传统长剧极少沾染的“疯癫”元素。但实际上,“疯癫特质”并非短剧所专有。众所周知,短剧在“荒野求生”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在传统视野之外,寻找让自己生存下去的“物资包”,而“疯癫”不过它最终收为己用的武器之一,但这个标签并没有专利权,长剧若是够胆,自然也可以使用。但为什么等了这么久才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剧集呢?
“疯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都是贬义词(好吧,当下时代也没有完全洗白)。自从笛卡尔在《沉思录》里对“疯癫”进行了一场沉思,“疯癫”便被划归于“非理性”象限,人们认同“疯癫”是对认知真理最大危害的观点。所以疯子是必须关入监狱的兄弟单位——禁闭所。虽然所有的文艺作品是感性的创意,但均需以理性的思维为基础,所以“疯癫”必然被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