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也能搞私联?乐园里的特权游戏。
想象一下以下场景:
1.你在迪士尼顶着烈日排了两小时队,终于轮到和你心爱的角色互动,刚张开双臂,它却奔赴已经锁定好的目标,与你擦肩而过和你右边的人花样贴贴。
2.你喜欢的角色朝你的方向奋力挥手飞吻,你再三确认似乎吻的是自己,你欣喜若狂觉得自己被关注到了好幸福,回来刷视频发现其实那是某位“红人”“年卡熟客”的专属饭撒。
恭喜你,你自费买票体验了一把“play的一环”。
以上桥段不是段子,而是在迪士尼频频上演的事实。6月“迪士尼 私联”登上微博热搜,看得人一愣,私联是饭圈常见用语,是“私下联系”的简称,核心含义指艺人和粉丝之间绕过公开或官方渠道进行的个人直接联络,包括交换联系方式、一同外出等,被认为是严重的“偶像失格”行为。
演艺圈的私联很好理解,迪士尼怎么私联呢?和玲娜贝儿、米奇米妮加微信约饭吗?不,是和人偶的“内胆”“皮下”,也就是扮演人偶的演员。
一位迪士尼年卡用户,同时也是迪士尼某IP的铁杆粉丝,在社交平台上自曝和扮演该角色的人偶演员私联——通过请吃饭、送礼物换取特殊优待。
在“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有人在通过私联“更加快乐”。
热搜广场上尽是网友发自内心的疑惑:和“内胆”私联,图啥啊?
图的就是小圈层特权。
自曝私联的网友用六个字总结私联体验:情绪价值拉满。有多满——熟识的演员会越过排队人群,只和你热情地打招呼;别人遵守的“60~90秒互动时长”对你无效,你有花样专属小剧场;甚至可以在花车巡游时获得演员的“专属眼神交流”。
甚至,你可以以个人情感“决定”其他游客的体验。自曝私联的网友声称可以让熟悉的演员冷漠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人。
这也是她决定自曝私联的原因,闹掰的朋友不让演员和她打招呼。
总之就是,别人不能做的你能做,你有专属特权。这种被特殊对待的愉悦,似乎更亲近的关系、更紧密的距离,成为很多人私联的动因。
同样的,演员私联游客除了物质上的收获,心理上也是想要“特权”。
一位年卡用户分享自己收到的演员私信:“还发别人抱起来你的视频,我以为你会只喜欢我对你这样”,甚至要求她删除与其他角色的互动视频。
当人产生“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比别人获得更多爱”的感受时,难免都会更加愉悦。虽然说演员和游客的互动隔着一层皮套,但难免会把游客的感情投射在自己身上。
演员也希望听到更多欢呼,见到更多笑脸,人们不怕劳累大排长龙,只为了得到自己的片刻互动。而获得这些的前提就是“有流量”。除了官方造势,人偶们能获得的自然流量就是游客们发布的互动视频等“物料”。
所以演员们也通过私联,想要多获得一些趣味互动,多产出一些爆款小视频,被更多人爱上,让更多人因ta而来。
双方都渴望被偏爱,一场“双相私联”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