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马仕一款标价 1.6 万元的随身镜引发全网热议,这个巴掌大的圆形小镜凭借 “可爱造型” 与 “天价标签” 的强烈反差,成为网友调侃的焦点。有网友直白吐槽:“爱马仕明明可以直接抢钱,却还送了一面镜子”,更有人戏谑追问 “照完能变神仙姐姐吗?”,这场关于奢侈品价值的讨论迅速发酵。
从官方信息来看,这款引发争议的镜子并非普通单品。它出自爱马仕 petit h 工作坊,设计灵感源自日本插画家的作品,推出了小狗、小兔、小猴等萌系造型。产品采用 Taurillon 牛皮与山羊皮打造,通过对比色皮革拼接出耳朵、尾巴等细节,五官则以镂空工艺呈现,连接处还特意做成小脚掌样式,确实在设计上暗藏巧思。官网介绍显示,工匠需耗时逾 22 小时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其球体结构设计还能适配不同曲面放置,兼具便携性与装饰性。
但设计细节并未平息争议,价格成为最核心的吐槽点。要知道,普通随身镜在市面上常作为赠品,即便品质出众的文创款也仅需六七十元,爱马仕这款镜子的价格竟是普通产品的两百多倍。有网友晒出对比图调侃:“没点进来以为是泡脚桶”“像老家打糍粑的桶”,直观展现了大众对 “天价日用品” 的不解。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并非爱马仕首次因定价引发讨论,其官网在售的 700 元彩色衣夹、5800 元沙丁鱼胸针,乃至 6000 元的 “石头配饰”,都曾让网友直呼 “看不懂奢侈品的货币单位”。
争议背后,实则是两种消费逻辑的碰撞。对品牌而言,petit h 工作坊本就以 “创意再造” 为特色,试图通过工艺与设计赋予日常物品艺术价值,22 小时的手工制作、珍稀皮革的运用,都是其定价的底气。但在普通消费者眼中,镜子的核心功能仍是 “映照”,1.6 万元的价格早已脱离实用价值范畴,沦为纯粹的品牌符号消费。正如有观点所指:“你说它离谱,工艺或许存在;你说它不值,总有人为品牌买单”。
这场吐槽潮本质上是奢侈品 “荒诞美学” 与大众消费认知的摩擦。从 230 万的透视点唱机到 1.6 万的随身镜,爱马仕不断试探着价格与价值的边界。或许正如网友所言,奢侈品从不是为 “性价比” 而生,只是当日常用品被赋予天价标签时,难免会引发关于 “智商税” 与 “品牌信仰” 的永恒争论。